2025年4月及5月法规通讯
重大发展
最新《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引》
港交所刊发最新的《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引》(「指引」)(繁体)、常见问题1.1 及17.1 (繁体),以支持董事会应用经修订的《企业管治守则》(于2025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)。(关于经修订后的守则:请参阅我们24年12月法规特刊)
该指引旨在透过提供建议、示例及进一步阐述,以引发董事会思考如何最有效地发挥其作用。
现阶段,我们关注如何实施经修订后的守则,而非详细信息披露。 我们于附录整合了有关指引/常见问题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,包括可能影响基础工作的「披露」要求。
这些要求包括:连任9年或以上的独立非执行董事(「连任多年的独董」)、强制性董事培训、 董事会绩效评估、及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。
主要影响
-
管理层应因应指引,更新其(根据适用的财政年度)实施新守则的差距分析
-
董事会应讨论如何实施新守则
其他法规发展
监管机构
(i) 证监会欢迎就实施无纸证券市场 (USM) 措施所需的全部法例获得通过。视乎市场的准备情况,有关措施将于2026年初实施。 (新闻稿)
证监会正与港交所及证券登记公司总会合作,制订详细的五年实施时间表,当中将涵盖来自香港、中国内地、百慕达和开曼群岛的发行人。(背景:见2024年7月,2025年2月法规通讯)
证监会亦推出了无纸证券市场的专题网页,一站式提供所有实用资料。
主要影响
证监会在其新闻稿中鼓励发行人主动联络它们的股份过户处,以便商讨参与有关制度的可行时间。
(ii) 港交所刊发资料文件,阐述因应香港实施无纸证券市场及港交所的发行人平台而提出的《上市规则》修订。(新闻稿、资料文件(繁体))
首先,相关无纸证券市场《上市规则》修订(文件第6节)将于无纸证券市场实施日期(暂定为2026 年初)生效。
上市科将适时发布指引及向市场提供最新资讯。
其次,最新的发行人平台是一个网上平台,作为上市科与发行人之间通讯使用的一站式渠道。发行人平台推出后,发行人必须通过发行人平台提交上市申请表格及监管文件。
有助于实施发行人平台的规则修订(文件第7节)将于其正式推出之日(暂定自2026年年中起)生效。
主要影响
港交所对发行人的重要信息
发行人应尽早向其相关服务供应商作出查询,以确保在相应限期前采取无纸证券市场行动。 如:委任核准证券登记机构(Approved Securities Registrar)。(关于须采取的行动:见第2页, 表1)
法例
(iii)《2025年公司(修订)(第2号)条例》已于2025年5月23日生效,并引入新的公司迁册制度,以便利非香港发团迁册来港。(新闻稿)(背景:请参阅我们 24年7月法规通讯)
修订的条例要求迁册申请人能够偿付其自申请日期起計的 12 个月內到期应付的债项。相关的成员决议亦须在会议上或以书面方式,获最少75%(按定义)的多票数通过。
公司注册处亦提供了以下的指导材料:
-
对外通告第4/2025号 (繁体)- 引入公司迁册制度
-
对外通告第5/2025号 (繁体)- 引入新制度后,非香港公司须遵从的最新规定(条例第16部)
-
公司迁册指引 (繁体)- 申请迁册的核对清单(附录1)
-
于网站上开设新的概览部分,包括常见问题
(iv) 私隐专员公署 (私隐公署) 已完成以下的循轨审查:使用人工智能时收集、使用及处理个人资料有否遵从相关规定、《人工智能 (AI):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》(繁体)所提供的最佳行事常规的实施情况及对于使用人工智能的管治情况。(新闻稿 (繁体)、详细审查结果 (繁体))
(关于上一轮审查的背景:请参阅我们24年2月法规通讯;关于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:我们24年6月法规通讯)
是次审查于2025年2月展开,涵盖不同行业,包括电讯、银行及金融及保险。
私隐公署于循规审查过程中未有发现有违反《个人资料(私隐)条例》相关规定的情况。 审查的机构在透过人工智能系统收集及/或使用个人資料時均采取了相应的保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,並在決策过程中采取较高程度的人为监督,以减低人工智能出错的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调查结果包括:
-
在日常营运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机构中
-
(54%)使用三个或以上的人工智能系统;主要应用于客户服务、市场营销、行政支持、合规/风险管理及研发等领域
-
-
在会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收集及/或使用个人资料的机构中
-
(全部)均有采取适当的保安措施
-
(92%)已制定资料外泄事故应变计划应对突发事故
-
(63%)曾参考私隐专员公署就人工智能出版的指引或意见,包括《模范框架》
-
ESG
(v) ISSB 发布征求意见稿,建议对IFRS S2 中气候相关披露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,为温室气体(GHG)排放披露的相关申请提供便利。(新闻稿(英文))
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技术性修订(如:免于测量与某些金融活动相关的范围 3 排放)。
ISSB 在其新闻稿中强调,它听取了市场反馈,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订建议,尽可能地协助编制者,同时不造成太大干扰,并确保其标准能够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。